有哪些因素是影響光伏發電效率的?
影響光伏發電的發電量要素有許多,其間受地輿經緯度和太陽能高度角以及周邊地勢要素影響較為明顯。光伏板的光電改換率一般是15.9%~18%左右,我們常常發現光伏發電系統在發電期間,它的發電功率時高時低,當發電功率達不到預期數值,那么發電量照樣也不可。那么影響光伏發電改換功率的要素有哪些呢?
1、溫度折減
關于光伏系統來說,電池板和逆變器等電氣設備的轉化功率會跟著溫度升高而下降。溫度對系統的功率的影響比較大。一般情況下,晶硅電池的溫度系數一般是-0.35~-0.45%/℃,非晶硅電池的溫度系數一般是-0.2%/℃左右。而光伏組件的溫度并不等于環境溫度。在正午12點鄰近,光伏組件的溫度升高,相應的光伏組件的輸出功率也會降低至70%-80%左右。溫度構成的折減,可以根據光伏組件的溫度系數和當地的氣溫進行預算。
2、不可運用太陽光
我們獲得的總輻射量值,是各種輻射強度的直接輻射、散射輻射、反射輻射的總和,但并不是一切的輻射都能發電的。比如,逆變器需求在輻照度大于50W/m2時才能向電網供電,但輻照度在100W/m2以下時輸出功率較低。
即便在陽光好的西部地區,這部分雖然算到總輻射量數據中、但無法運用的太陽能輻射,也能抵達2~3%。
輻射照度單位時間內投射到單位面積上的輻射能量。
3、光伏組件的匹配度
標稱差錯也是光伏組件一個重要參數,一般±3%內是可以承受的。這說明,雖然組件的標稱參數是相同的,但實踐上輸出特性曲線是有差異的,這就構成多個組件串聯時因電流不一致發生的功率下降?,F在,像天合、英利等組件廠家,一般選用正差錯來下降由于功率的不匹配性帶來的丟掉。
所以說在光伏系統中,運用不同品牌的電池板串聯,可能構成發電量的下降。還有就是當晶硅組件和非晶硅組件結合時,也有可能會下降發電功率。